遠距互動課程
網路傳知識、天涯若比鄰

透過線上平台,打破地理限制,參與跨校互動的多元學習。
底下有一段 Podcast,您也可以用聽的來了解這個研發歷史。
初心的萌芽:偏鄉教育的呼喚
長年以來,偏遠地區的學校始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自然科學師資的匱乏、高流動率以及交通上的重重阻礙,導致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城鄉差距日益擴大。基金會的同仁們,在一次次深入偏鄉的探訪中,親眼見證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師長來訪那份單純的期盼。
然而,物理距離的限制卻讓他們意識到,單純的實體探訪終究無法提供持續且普及的教育服務。一個大膽的念頭由此萌生:能否藉助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結合即時互動的直播技術,突破時空限制,讓更多偏鄉學童有機會親手體驗科學的奧秘。這份初心,與當時教育部所推動「數位校園、智慧學習」的國家願景不謀而合,能以學生為主體,優化整體學習環境。

2003 年起,在東元文教基金會的引導下,開始接觸了地理位置距離城市較遠的學校。

往往一個活動的進行,都是將鄰近學校的學生集中至一個學校來統一辦理。

學校對於基金會的到來,也會回饋學生平時的表現給基金會人員看。圖中為馬彼得校長領導的原住民兒童合唱團為大家即時獻唱。
探索的崎嶇:首役的挫折與轉向
懷揣著這份願景,金沙文教基金會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遠距教學的探索之路。初期先投入大量資源,建立一座專業、可移動的直播攝影棚,購置了廣播級導播機、多個攝影鏡頭、專業收音設備,以及綠幕與燈光,逐步搭建起直播教學的雛形架構。萬事俱備後,在師範大學洪榮昭教授的指導以及義方國小施裕明校長的大力支持下,歷史性的第一次校內直播實驗於2017年3月28日正式展開。
當時,團隊採用了較為成熟的YouTube直播平台,讓學生在一個教室,直播棚在另一會議室的情境下進行模擬測試。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當頭一棒——YouTube 雖然號稱直播,卻存在著長達約五秒的「時間差」,導致主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問答無法實現即時互動,學生僅能單向觀看。這份挫折讓基金會意識到,單純的「觀看」模式非他們所追求的教育互動,因此團隊迅速調整策略,轉而積極尋找更具即時互動性的線上會議產品,如 Zoom 或 Google Meet 等,以期克服這道通訊延遲的「鐵板」。
轉型的契機:與資策會的聯手打破僵局
2017年9月,一個關鍵性的合作應運而生——基金會與資策會數位教育所攜手,共同開啟了名為「小校聯盟」的線上課程計畫。這次合作不僅另闢蹊徑,將越南語教學與科學科技課程巧妙結合,串聯起新北、基隆、台南等地的多所學校,實現了意義上的跨校線上課程。汲取了這些寶貴的實戰經驗後,金沙基金會更加堅定地投入於設計並優化專屬的直播課程模組。
在全新設計的課程架構、影像畫面切換的流暢度、雙向互動元素的融入,乃至於整體影像品質上持續精進。最終,在義方國小再次的鼎力支援下,一次里程碑式的直播測試成功完成:畫質達到了HD水準,且整體延遲成功控制在0.5秒以下,學生配合課程可以有立即的畫面反饋,徹底實現了實質性的即時互動。至此階段,基金會、師範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攜手,積極開發更多的探究模組融入課程,引入「動手做」與「模擬影片觀察」等元素,強化學習效果,並率先嘗試了「遊戲化」的競賽模式。
努力的肯定:疫情下的前瞻與效益驗證
技術成熟之後,金沙文教基金會的直播服務正式啟航,他們在洪榮昭教授主持的國科會計畫中,擔任了重要的技術支援角色,為台灣多所偏鄉小學提供了高品質的自然科學直播課程。這份前瞻性的布局,在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之際,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價值。當許多學校與家庭對線上教學感到茫然與緊張時,金沙基金會早已具備完善的技術基礎,能夠迅速應對。在停課期間,他們迅速開啟了多場針對家庭的互動直播;復課後,當學校禁止校外人士到訪時,他們又靈活地轉向開啟校際間的互動直播,確保了學習不中斷。資策會「小校聯盟」的實證研究也強而有力地指出,這種直播共學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專注度、自信心,並促進了學業成績與全球視野的顯著增長。

技術研發成熟後,在台灣師大洪榮昭教授的計畫中,由金沙基金會擔任技術支援的角色。

每一次早自習的播出,洪榮昭教授都在現場親自督導播出。

在這計畫裡,學校方不但可以收看,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並在鏡頭前面將討論結果展示給大家看。

每一次播出都有多位工作人員協助,包括導播、音控、遠端督導、課程督導、資訊彙整及應變小組。

在學校現場也有當地老師將學生的畫面回傳,讓現場導播及直播老師能讓學校端的學生來回答問題。

疫情停課期間對家庭的直播,當天同時有350個家庭上線,不但同時學習還有線上問答競賽。
願景的拓展:持續創新與共築未來
回顧過往,金沙文教基金會始終秉持著「網內傳知識、天涯若比鄰」的堅定信念,並深信「不管多遠,孩子都應該有最好的學習機會」。未來,基金會將持續在技術與教育內容上進行創新與優化。這包括了深化遊戲化學習的應用,以及整合大數據分析,以更精準地掌握學習者的需求與成效。他們將持續發展多樣化的探究模組,並培訓更多偏鄉教師成為在地教學的促進者,確保直播教學能與實體輔導緊密結合。金沙文教基金會將不懈地努力,致力於縮減數位時代的教育落差,讓優質教育不再受地理限制,與國際教育同步接軌,為國家未來軟實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石。這不僅是一個基金會的歷程,更是台灣教育創新,克服萬難,邁向公平與卓越的生動縮影。

2020 年的教育基金會年會,金沙以「網內傳知識、天涯若比鄰」為題,分享了這段發展歷程。

疫情來襲期間,即使外界人士無法進校服務,但透過直播的課程,也可以正常的和其他學校進行互動。

透過畫面,兩校學生可以互相出題考對方,透過競賽及遊戲式學習,更能激發起學習興趣。

目前標準的系統架構,主要由四個畫面組成,分別為:講師、操作畫面、簡報畫面以及遠端學生畫面。

行政院縮減數位落差計畫推動歷程,早期金沙基金會未能參與到,但未來我們希望配合國家政策,讓優質教育不再受地理限制,並與國際教育同步接軌。(圖片來源: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